
越美麗 越殘酷
自古以來,人類對美麗追求少不免殘酷對待動物。漢代以“點翠”點綴金銀首飾,其中犧牲數十翠鳥,活生生的被拔掉羽毛致死,才能製出一支髮飾。直到清末民初,此工藝才被燒藍取代。
近代社會,人類對待動物看似越來越人道,但其實在化妝品的世界裡,卻有越來越多的動物受害,全因經過動物實驗和使用動物成分的產品眾多。
動物究竟如何被測試呢?比較普遍的測試包括過敏測試,把高劑量的產品放進動物的眼睛裡,看看有沒有發炎和失明。測試過後,這些受傷甚至是死亡的動物往往如垃圾一樣被扔掉。
據國際人道協會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1億隻實驗動物,其中的10-15%是為了化學成分或產品(包含化妝品)測試。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允許化妝品動物實驗。雖然中國國產的部分化妝品不需遵循動物實驗的要求,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仍要求所有的進口化妝產品必須經過動物測試。因此,不少國際品牌為了打入中國市場,不惜以動物實驗換取入場卷。
那些沒有經過動物實驗的產品有是否零殘酷呢?不,不少產品成分取自動物,一樣殘酷。例如唇膏和眼影等化妝品中的鮮豔紅色大多來自Carmine。Carmine其實是一種甲蟲,叫胭脂蟲。工人把牠們壓碎或是煮熟以後,牠們的血液和內臟就是紅的來源。一抹紅其實是一抹蟲。
Cruelty-free(零殘酷)一詞在外國的化妝品和護膚品市場大行其道。經過近10年努力,面對化妝品公司大力反對,歐盟於2013年終於禁止銷售採用以動物做實驗的新開發美容產品。而不少美國化妝品牌亦完整公開產品成分資料,讓消費者選擇沒有動物成分的產品。
作為香港的消費者,選擇純素(Vegan)和有跳躍兔子(Leaping Bunny)標籤的美容產品已經比內地的消費者容易得多。至少,進口的零殘酷品牌也能進駐香港市場。至少,筆者在旺角街頭也能光顧零殘酷的沐浴品牌。
當代澳洲哲學家Peter Singer曾說:“Animals, or at least those who are conscious and capable of suffering or enjoying their lives, are not things for us to use in whatever way we find convenient.”
作為不能發聲的一群,動物不能爭取牠們的權利。但人可以,最起碼可以在消費的層面上表態不支持殘酷與血腥。
美麗,其實不必建立於折磨動物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