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很容易掉進去的整理陷阱
已更新:2021年1月20日

有沒有發覺即使看了不少關於斷捨離和整理收納的書籍和文章,但仍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踐了一段時間了,但成效不彰?以下有5個你可能讀到或者已經實行的捨物原則和收納方法和在應用時會忽略的陷阱。
① 一進一出捨物原則
每購入或取得一件物品,就要放手一件,旨在維持物品總數,不致氾濫。
想深一層,如果買了一件物品之後就可以立刻淘汰另外一件的話,那很有可能那件舊物本來就可以淘汰了。要淘汰的話,購買前已經可以淘汰;有需要購買的話,購買後也不必淘汰。
另外,應用「一進一出」時,應避免作爲不理性購物後的藉口,把衣櫃變成快時尚場所。筆者建議應用於日常消耗品上,以免同類型過分囤積和過期。
②「暫留區」捨物原則
為暫時不能決定去留的物品設置「暫留區」,放置半年或一年,到期仍未使用的話就捨棄。與「一進一出」一樣,不需要先淘汰大量物品來控制物品數量,心理負擔較少。
不過,如果要檢視物品會不會用到,除了看未來一年會不會用到,不妨回憶一下過去一年有沒有用到。如果「否」,很大可能未來一年也不會用到,亦不需要再留一年了。
即使希望設置「暫留區」,建議先把物品分類,然後把不同類型的「暫留區」放置在使用場所,不建議在家中另設雜物暫留區或送去迷你倉。當你每一次看到它都決定不使用它,你的對它感覺會更清晰,不需要把它留一年,就可以跟它説再見了。
③ 怦然心動捨物原則
近藤麻理惠提出把物件逐一捧在手上,好好感受你對它的感覺。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動的物品。以怦然心動法則來捨物的話,留下來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可是,如果你試過購物後極速後悔的話,應該會注意到,一時的怦然心動,下一秒就可能不喜歡了。而且有些必需品(例如急救用品)本來就不會令你怦然心動。
建議使用怦然心動的方法來淘汰那些讓你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的雞肋次選。當思維從「有什麽可以淘汰」變成「有什麽(能令我心動)讓我把它留下來」的話,決定物品去留會更能大刀闊斧。
④ 751收納法
751收納法由山下英子提出:封閉式收納放7成滿;開放式收納放5成滿;展示式收納放1成滿,留有餘裕。這樣的話,視覺上有留白的美感,減少視覺噪音;亦創造備用空間。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你已雜物逼爆的話,你需要淘汰大量物品,在短時間内完成751的有一定難度。加上香港的土地問題,小單位或套房要做出751的效果更要嚴選物品,又或透過增加收納空間才能做到7成滿(咦,豈不是本末倒置?)。
751收納法在某些環境比較容易實行,即使未能做到示範單位的效果,也不代表你整理失敗。有生活氣息的、讓你舒心的生活空間也很好啊。
⑤ 標籤收納法
在看不見內容物的收納盒或籃外貼標籤,收納效率較高,而視覺上亦統一整潔。利用標籤法,不需急於捨掉物品就可以把東西整理整齊。不過,如果一段日子下來仍頻繁使用標籤的話,可能要重新檢視物品,是否物品太多或分類得太細。
標籤收納法的缺點是取物效率較低。你先要識別標籤,再取物,加長拿取時間。如果是日用品或消耗品(例如零食)的話,應該以一目了然及容易取出作為收納首要目標。畢竟看實物比閱讀標籤更直觀、更快速。
標籤在某些場景還是很推薦使用的:
(一)用於需要細分種類或不常用的物品,例如文件;
(二)用於親子整理,讓小孩認字;
(三)廚房中的調味料置於你的視線以下(你只看到它們的蓋子),在蓋子貼上標籤就會減少取用時間;
(四)裸買衛生及清潔用品(洗碗的和洗手的統一用磨砂瓶子,沒有原包裝顯示内容物),使用標籤可增加取物效率。
斷捨離和整理收納法則林林總總,各有好處,但需要經過自己分析,不能盲從。如果能正視不同整理收納法則的盲點和誤區,找到適合你的方式,在整理路上就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