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生活
可能因為實行了極簡主義生活模式(詳見「改變人生的收納藝術」),走在街頭看到亂糟糟的垃圾都覺得不順眼。雖然家裡變得整潔,但日常總不免購買日常消耗品。把垃圾掃出去,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林林總總的不可循環再用的包裝,被丟棄以後會被送到堆田區,仍是對環境的一種污染。
大自然已經阻止不了人類對獨立包裝的成癮行為。從護理產品試用裝到零食、甚至水果都有塑膠獨立包裝。早前英國有超市把橙子外皮去掉,再為它們加上膠盒包裝,經Twitter不斷分享後被網民圍攻,指畫蛇添足後,超市才讓步,把橙子留在它們天然的包裝――橙皮。
另一方面,零廢(Zero Waste)的概念在全球慢慢滋長。美國有名的零廢Blogger Lauren Singer雖然年紀少少,但已經實行了零廢生活3年。她不但自備購物袋和購物瓶,拒絕購買塑膠包裝的東西,她的Youtube頻道Trash is for Tossers更教授大眾如何以天然材料製造日常消耗品例如牙膏、洗髮精等等,來取代化學用品。
外地的無包裝超市亦越開越多。除了德國的超市「Original Unverpackt」,台灣亦有「裸市集」。無包裝超市內的食材完全沒有包裝,顧客需要先把自備的容器拿到櫃位磅重,盛載食材後再磅一次,才按食材重量付費。
無包裝購物在香港似乎難以實行,但其實香港也有類似的小店,例如茶籽社。他們只用紙包裝,售賣的是不銹鋼飲管和茶籽粉(用以洗髮洗澡、清洗碗碟)。不銹鋼飲管可以代替無數的膠飲管;茶籽水無毒性,不會像化學洗髮精和沐浴露般污染海洋。小店選擇不多,旨在改掉每人的一些小習慣,來對環境盡點責任。
零廢生活承接了極簡主義。從環保的角度,極簡主義是Minimisation,而零廢生活則是Prevention。極簡主義的生活模式旨在把不需要的東西消除;而零廢生活是從根本開始,首先不要讓不需要的東西走進你的生活。每人的一小步,就是對環保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