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legant Clutter - 優雅的雜物
幾年前有機會到訪一位本港出產、享譽國際的珠寶設計師的家。無論是客廳或是飯廳都放置滿滿的藏品,而且風格亦不統一,大部份是中國風,摻著日本、荷蘭、法國。(詳見官網文章【藍瓷青花】 https://www.minusfocus.com/post/_%E8%97%8D%E7%93%B7%E9%9D%92%E8%8A%B1)
如果今天我再到訪並有機會整理她家,我會怎樣規劃整理呢?
答案是,這屋子不需要整理,因為她是有意為之,而不是日久失修而來的亂。正如她踩著的鴛鴦鞋,不是因為早上沒照鏡子,是源於她獨有的美感和背後的價值觀。
餐桌上有需要放置幾十樣餐具嗎?有,沒有用來進食的必要,卻有展示的需要。她亦時常會客。
物品總量太多了嗎?對我來說是,但對物主來說剛剛好。如何得知?因為她能掌握物品擺放的位置。她甚至能隨手從我眼中雜亂無章的工作間堆中取出她的著作來贈我。
另外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是香奈兒。1937年開始,Coco Chanel住進Hôtel Ritz Paris的套房,直至離世。而在她的故居Rue Cambon中沒有睡房。原本的睡房空間被她改爲沙龍、飯廳和辦公室。這樣在外人眼裏奇怪的區域配置正是讓她最舒服的空間。
只要空間和物品本身沒有對物主造成不便,「他人的地獄」只是旁觀者的想像。
既然物品雜亂都沒所謂的話,那麽整理師的作用是?

只有物品對物主造成不便、在生活中拖後腿,但不知道如何下手整理或者缺乏決心整理時候,整理師才有存在的價值。而每個人生活方式和風格不一樣,整理師可以發揮創意來量身定制最舒適的空間,減少物主的困擾。對我來説,這就是整理收納有趣之處和具挑戰性的地方。
伸延觀看 - 香奈兒的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U1IehGmToU